水碓聚落 戶外教學樂

2010-04-10中國時報【鮮明/台中報導】
台中市第一個客家庄水碓聚落,在躲過鎮南休閒專區的挖土機後,如今已是台中市保存最完善的老聚落,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下,老樹、土埆厝、舊巷道以及原汁原味的水碓、踏碓模型,成為最受小朋友歡迎的戶外教學地點。
三百年歷史的水碓聚落
是台中市最早開發的聚落,也是第一個客家庄,多年前,市府規畫鎮南休閒專區,水碓聚落原本也難逃挖土機的摧殘,但在地方民眾及文史工作者奔走下,終於獲得保存,目前正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為綠地。
在水碓土生土長的原鄉文化協會總幹事江慶洲說,水碓以劉家公廳為中心,全盛時期共有三、四十多戶人家,現在只剩十七戶,聚落呈「回」字型,兩側巷道長達一 百公尺,小時候他們最喜歡在巷道裡賽跑,至今仍回味無窮。江慶洲說,「水碓」其實是一種舂米的工具,利用槓桿原理以水力沖擊水碓,自動不斷地舂米,乾旱時 則改用「踏碓」,在農具機械化後兩項器具至少消失六十年,聚落人為了重現古早味,特別請人打造模型,成為水碓的一大賣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